查看原文
其他

中科大最新AM:双位点掺杂增强钠电层状正极中碱金属层的静电内聚力!

深水科技 深水科技咨询 2022-06-08



01背景介绍

钠离子电池(SIBs)具有低成本和类似于锂离子电池(LIBs)的物理化学特性,有望应用于大规模储能系统(EESs)。然而,由于缺乏合适的正极材料,SIBs的电化学性能尚未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。P2型Na0.67Ni0.33Mn0.67O2正极材料由于Ni2+/Ni4+氧化还原对能够产生两个电子转移,因此具有高比容量和能量密度。然而,将P2型Na0.67Ni0.33Mn0.67O2充电至高于4.2V会导致有害的结构转变和严重的容量衰减。



02正文部分
//
1、成果简介

中国科技大学章根强教授团队,通过在过渡金属位点(2a)和Na位点(2d)进行双位掺杂,使得Na0.67Ni0.33Mn0.67O2能够在4.35V稳定循环。该研究以题目为“UnusualSite-Selective Doping in Layered Cathode Strengthens ElectrostaticCohesion of Alkali-Metal Layer for Practicable Sodium-ion FullCell”的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《AdvancedMaterials》上。


//
2、研究亮点

Cu离子掺杂在2a位点稳定了金属层,而锌离子掺杂在碱金属位点充当O2−−Zn2+−O2−“支柱”,用于增强两个相邻过渡金属层之间的静电内聚力,防止活性材料沿ab面的开裂并抑制深度脱钠时O2相的产生。


//
3、图文导读

【图1】NZNCMO的形态和结构特征:(a)FESEM和(b)TEM图像;(c,d)HRTEM分析;(e)EDS映射;(f)NNCMO和(g)NZNCMO的粉末XRD和精修图。

P2型[Na0.67Zn0.05]Ni0.18Cu0.1Mn0.67O2(NZNCMO)通过溶胶-凝胶法合成。图1a 和b显示,NZNCMO为板状形貌。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(HRTEM)分析表明晶面间距为5.6Å 和2.46Å,可归因于P2的(002)和(100)面。此外,EDS结果(图1e)显示Na、Zn、Ni、Cu、Mn、O等元素均匀分布在整个板状颗粒中。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单个Cu掺杂和Cu、Zn双掺杂样品的结构信息,进行了XRD精修(图1f、g)。结果表明,与NNCMO(a=2.8813Å,c=11.205Å)相比,NZNCMO的a-b面扩展和c轴收缩(a=2.8907Å,c=11.194Å),这分别起源于Na层(NaO2)中Na+-Na+静电排斥的增加和两个TMO2层之间O2--Na+-O2-静电内聚力的增加。

【图2】NZNCMO的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:(a)选择明场TEM图像进行分析和(b)相应的SAED图像;(c)从[-220]轴收集的模拟SAED模式;(d)HAADF-STEM图像;(e)从[-220]轴观察的晶体结构;(f)ABF-STEM图像和(g,h)从(f)的特定区域选择的放大视图。

为了进一步确认Zn离子在碱金属位点掺杂(图2a),在NZNCMO单颗粒边缘进行了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(ACTEM)分析。首先,选区电子衍射(SAED)图案(图2b)显示出典型的六边形结构,这与从[-220]轴观察的模拟图案(图2c)一致。同时,HAADF-STEM图像(图2d)结构特征与模拟晶体结构相同(图2e)。从NZNCMO的ABF-STEM图像两个放大视图(图2f)可以观察到,在两个相邻过渡金属层之间存在较暗斑点,证明Zn在Na层进行选择性掺杂。

【图3】NZNCMO在半电池结构中的电化学性质:(a,b)分别比较三个样品在0.1C和1C下的循环性能;(c)倍率性能比较;(d)NZNCMO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曲线;(e,f)NZNCMO在5C和10C下的长循环性能;(g)NZNCMO在不同载量下的CV曲线;(h,i)不同载量下的循环性能。

NNMO、NNCMO和NZNCMO三个样品在0.1和1C下的循环性能(图3a和b)显示,双位点掺杂的NZNCMO具有最佳循环稳定性,100和200圈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7.2%和90.9%。此外,当电流密度从0.1增加到10C时,NZNCMO还具有最佳的倍率性能(图3c,d),容量保持率高达55.7%。图3e和f显示,NZNCMO在5C下100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99%,10C下200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可达80.6%。循环伏安(CV)测试(图3g)表明峰值电流随着载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,表明即使在厚电极中,NZNCMO中的Na+扩散速度也很快。因此,厚电极也可以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,但比容量略有下降(图3h)。在0.1C下,8mg cm-2的载量下,50次循环后的初始比容量为108mAh g-1,容量保持率为89.4%。在6mg cm-2的载量下的电极也可以在5C下稳定循环超过1000圈。

【图4】原位X射线衍射分析:(a)NZNCMO的原位XRD图谱和(b)相应的强度等高线图;(c) NNMO 的原位XRD 图案和(d) 相应的强度等高线图。

图4a和b显示,NZNCMO在第一次充电过程中,(002)和(004)峰逐渐向较低角度移动,而(100)峰向较高角度移动,表明Na+脱嵌后c轴增大,a轴减小。当充电超过4.2V时,位于16.3度的新峰出现,这可能归因于Z相。充电至4.35V后,存在P2和Z两个相。放电过程中,它逐渐恢复到原始的纯P2相,表明NZNCMO电极中的P2-Z相变完全可逆。未掺杂NNMO在电压超过4.2V时表现出明显的P2-O2相变(图4c、d)。然后,P2和O2间大的晶格失配会产生更严重的应力,导致容量快速衰减。

【图5】深度循环后NZNCMO电极的结构表征:对比NNMO(a)和NZNCMO(b)的原始电极和循环电极之间的XRD图谱;NNMO在0.1C下循环150次后的SAED图案(c)和HRTEM图像(d);150次循环后NZNCMO的SAED图案(e)和HRTEM图像(f)。

NNMO电极的XRD(图5a)在0.1C下循环150次后,与原始状态相比,结构明显恶化,一些主峰消失,而相同条件下NZNCMO电极的XRD图(图5b)与原始材料相比没有明显变化,表明在其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。NNMO的SAED和相应的FFT模式(图5c和d)表现出明显的电子衍射斑点分裂,表明循环后NNMO存在结构降解,这可归因于剧烈的P2-O2相变。深度循环后NZNCMO的SAED和FFT模式(图5e和f)表明P2结构保存完好,没有分相。

【图6】DFT计算:COHP分析(a)O-Na和(b)O-Zn键;(c)计算出的O-Na和O-Zn的键长;(d)NNMO和(e)NZNCMO的总态密度(tDOS)和部分态密度(pDOS);(f)NZNCMO和(g)NNMO中的Na+扩散路线。

图6a和b中的晶体轨道哈密顿布居(COHP)分析显示,Zn-O的积分COHP(-ICOHP)大于Na-O表明其键强更强,键长较小,这将增强碱金属层静电内聚力。NNMO和NZNCMO的电子结构(图6d和e)显示,对于NNMO,自旋向上状态没有带隙,自旋向下状态具有1.76eV的带隙,表明其具有半金属氧化物特征。然而,在双位点掺杂后,费米能级自旋向上态的态密度增加到19.72eV,自旋向下态的带隙减小到1.63eV,表明电子传导增强。进行了从头算分子动力学(AIMD)模拟,初步研究了双位点掺杂后对钠离子扩散的影响。如图6f-g所示,展示了NZNCMO和NNMO中的Na+迁移路径。Na+通过Na层中的二维(2D)a-b平面迁移。然而,与原始NNMO相比,NZNCMO中Na+扩散轨迹更加相互关联,表明在相同的模拟时间内Na+的迁移更多。

【图7】动力学分析:NZNCMO(a)和NNMO(b)在不同温度下的EIS结果;阿伦尼乌斯图(c)和计算的活化能(d);(e)NZNCMO在不同扫速下的CV和不同峰的相应循环响应(f)。

进一步分析了双位点掺杂NZNCMO的动力学行为。首先,根据热活化方程计算电荷转移活化能

其中T表示温度,单位为开尔文,R为气体常数,Ea为活化能,A0为常数。NZNCMO(图7a)和NNMO(图7b)电极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化学阻抗谱(EIS)中,Re、Rct和Zw分别代表电解质电阻、电荷转移电阻和Warburg电阻。图7c显示,logRct-1与1000/T呈线性关系,其中NZNCMO的斜率绝对值小于NNMO。因此,NZNCMO(32.98kJ mol-1)的活化能(图7d)远小于NNMO(42.65kJmol-1),表明NZNCMO中界面电荷转移动力学较优。通过在不同扫速下的CV来研究钠离子扩散系数。随着扫速增加,NZNCMO表现出良好的电流响应(图7e)。NZNCM中峰值电流(Ip)与扫速的1/2次方(v1/2)呈线性关系。然而,在相对较高的扫速下,NNMO的CV曲线显示Ip降低,这表明NNMO的DNa+在几个循环后显着降低。相比之下,NZNCMO显示稳定的DNa+为2.11×10-11cm2s-1(图7f),这进一步表明NZNCMO电极的快速动力学。

【图8】基于NZNCMO和商业硬碳的钠离子全电池性能:(a)全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;(b)NZNCMO和半电池硬碳电极之间的恒流充放电曲线;(c,d)全电池的倍率性能;(e)相应的能量密度与功率密度图;(f)工作电压随功率密度的变化;(g)0.1C、不同载量下全电池的循环稳定性;(h)全电池在1C下的循环稳定性。

NZNCMO正极和商用硬碳负极组装成全电池(图8a)。根据两个样品在半电池中的比容量,仔细匹配正极和负极之间的质量比(图8b)。基于正负极总质量,全电池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,5C下的比容量为29.5mAh g-1(图8c和d)。Ragone图(能量密度与功率密度)显示,在60.3W kg-1的功率密度下可以获得217.9Wh kg-1的高能量密度。此外,它还可以实现2810.7W kg-1的高功率密度,能量密度为89.9Wh kg-1。使用单个电池可以轻松点亮38个发光二极管。图8f显,当功率密度从60.3W kg-1增加到2810.7W kg-1时,输出电压从3.55V缓慢衰减。全电池器件在0.1C和1C下经过60次和300次循环后分别可实现91.9%和81.3%的容量保持率(图8g),并表现出出色的长循环性能,在1C下循环超过1000次,容量保持率为55.6%(图8h)。钠离子全电池在更高载量下的电化学性能(图8g)显示,与载量为2mg cm-2下的电化学性能相比,载量为4mg cm-2和6mg cm-2的钠离子全电池比容量略微降低(<4mAh g-1)而循环性能保持良好。


//
4、总结和展望

总之,本文提出了双位点掺杂策略,以显着提高P2型Na0.67Ni0.33Mn0.67O2的循环稳定性,尤其是在超高电流密度下。合成的[Na0.67Zn0.05]Ni0.18Cu0.1Mn0.67O2正极在10C下循环2000次后仍能保持80.6%的容量保持率。分析研究表明,双位掺杂策略可有效降低Na+扩散活化能,提高Na+在体相中的扩散速率,并抑制充电结束时O2相的形成。Na位掺杂的Zn离子可以作为一个“支柱”,有效地降低d(O-Na-O)并增强O2−−Na+−O2−静电内聚力,这可以稳定层状结构并抑制裂纹产生,从而获得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。钠离子全电池在60.3W kg-1下能量密度为217.9Wh kg-1并能稳定循环超过1000次。


参考文献

Bo Peng, Yanxu Chen, Feng Wang,Zhihao Sun, Liping Zhao, Xiaolei Zhang, Wentao Wang, Genqiang Zhang.Unusual Site-Selective Doping in Layered Cathode StrengthensElectrostatic Cohesion of Alkali-Metal Layer for PracticableSodium-ion Full Cell, AdvancedMaterials. 202103210

DOI:10.1002/adma.202103210

https://doi.org/10.1002/adma.202103210



往期回顾
01

SEI膜的定量演变和与Si负极的相互作用

02

厦大孙世刚院士&阿贡KhalilAmine联袂重磅EES!

03

清华欧阳明高&刘凯:一种兼具安全和性能的超分子电解液!

04

电子科大王丽平&宁德时代欧阳楚英:第二代磷酸盐正极的电压衰减机制研究

05

EES:Mo钉扎效应造就95高镍材料超细一次粒径

06

材料所刘兆平&UCSD孟颖:高氧活性的富锂材料设计

07

锂电NC新技术:选择性回收钴和镍

08

中科院物理所胡勇胜:如何解锁钠离子电池产业化?


欢迎关注我们,订阅更多最新消息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